成都高新区上半年生活垃圾分类满意答卷
7月20日,记者从成都市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管局获悉,今年上半年,成都市高新区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设施建设,生活垃圾分类总量覆盖50万户。全区覆盖率100%; 759码区配备分级配送设施;全区党政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商业综合体等生活垃圾覆盖率100%;餐厨垃圾分布式处理能力达到18.2吨/天。
今年上半年,成都高新区制定了住宅小区智能化、普通箱式、棚式分类配送设施建设、设置和奖励补偿标准。今年上半年,鼓励管理负责人推进固定垃圾分类场标准化转型升级。管理所生活垃圾固定分类收放点建设和改造工作相继启动。截至目前,已建成标准化设施875个。全区759个住宅小区共有四种水桶,共计12000个。
每条街道至少配备三辆餐厨垃圾收集车,确保分类运输。目前,区内有车辆196辆,其中可回收车辆14辆,危废车15辆,餐厨垃圾车43辆,其他垃圾收集车124辆。
垃圾中转站是解决日常垃圾储存问题的重要设施,可以大大减少环卫工人的劳动量。据悉,今年上半年,中和垃圾压缩站建设正在快速推进中。日处理生活垃圾1500吨,日处理大件垃圾40吨。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;西区垃圾压缩站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,日处理大件垃圾、餐厨垃圾、园林垃圾分别为20吨。预计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。
同时,成都高新区梳理了60余家问题大、投诉大的中转房,列入各街道年度重点建设项目计划,全部按垃圾分类标准进行改造。
去年,成都高新区首家小静脉家园肖家河小静脉家园在成都建成,形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处理综合处理基地,并成立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中心.餐厨垃圾就地处置、其他垃圾中转、可回收和有害垃圾的收集和暂存均在此进行。目前,基地正在增设果蔬废弃物处置设施,开展果蔬废弃物就地减量化。
今年上半年,其他街道紧随其后。芳草街静脉家园已向社会公开征集,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建设;项目设计已经完成;其余的街道已经选定;区级脉家骑龙小脉家进入规制和方案设计阶段,预计包括日处理能力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。
在新川区中和街道,垃圾分类一体化加快推进,逐步打造智能化全链条分类示范街区,全面试行餐厨垃圾溯源市场化运营模式。
此外,今年上半年,全区对危废暂存点进行升级改造,对南区压缩站危废暂存库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,建成第一个功能齐全,符合标准要求。
今年上半年,成都高新区充分利用技术手段、提高监管水平,整合现有垃圾分类智慧监管系统。2021年9月前,全区将建成垃圾分类智慧化监管平台,全覆盖实时收集全区厨余垃圾、可回收物等各项数据,实现对辖区内个人、企业投放收运处置溯源全过程动态监测和数据分析,实现垃圾分类全生命周期管理,并为“谁排污、谁付费”的生活垃圾处置费征收模式调整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。
全区建立了垃圾分类“网格化管理体系”,组建了由街道执法中队、社区工作人员、志愿者组成垃圾分类巡查队伍,深入社区、楼院、驻区单位督促监督社会单位履行垃圾分类社会责任。
今年4月起,执法进入“逗硬”期,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,调查案件328件,开出整改通知书100余张,处罚12家单位,共处罚金27050元。
2021年上半年,全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培训活动180余次,开展宣传活动320余次,入户宣传5.5万多次、媒体宣传54次、悬挂横幅400条,印发宣传制品(海报、宣传单等)6万余份。